“王哥,明天我过生日,我妈想让餐厅做碗长寿面给我。”“行,明天我给你做。”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的Hostel Arena(宾馆),“王哥”答应了这个孩子的心愿,尽管宾馆有厨师,“王哥”还是决定为这个孩子亲自下厨。
“王哥”是澳门沙金在线平台中国篮球运动学院赴克罗地亚U15男篮领队王启迪,他也是澳门沙金在线平台传媒系的毕业生,现在是北体马院的研究生。而这位过生日的孩子则是U15男篮的14名队员之一。王启迪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辅助3名外方教练,每天带队员们坐车从宾馆到训练场和比赛地,并且担任翻译和助教工作。
然而事实上,自从2月末新冠肺炎疫情在克罗地亚蔓延,这样的日子逐渐远去。“这边刚出现一两例病例的时候,我就向国内汇报,”及时反映情况保证球员的安全对王启迪来说是最重要的,“我们已经停训了,(队员)每天不能出门,不可能跑到训练场去打球,比赛也全都停掉了。”尽管如此,王启迪的担子一点也没减轻。
王启迪(右一)与队员的合照图
赛后与教练合照
宾馆里的日日夜夜
“早上起来吃过早饭后我会先参加学院例会,然后自主学习,到12点左右带队员按照教练的计划在楼道里进行训练,下午会稍微放松下,晚上看队员学习,在这中间还要穿插无数次的查房,早晚给自己和队员查一次体温并报告,然后自己还会出去采购物资。”这只是王启迪一天常规的工作安排。
远在异国他乡,王启迪虽然不能直接参与一些抗疫活动,但保证在这期间不出任何安全问题,照顾好队内14个孩子也是一份担当。“现在每个球员房间里都有瑜伽垫和泡沫轴等公用健身装备,外方也提供了一些娱乐设施供他们放松。”王启迪平时安排球员在走廊做简单的训练,在房间里健身,还得随时注意宾馆内安全和噪音问题。
每个房间都有的瑜伽垫和泡沫轴
外方提供的娱乐设施
球员在走廊进行简单训练
远隔重洋,他架起心灵的桥梁
虽然是人高马大的运动员,但毕竟都还是十几岁的孩子,疫情肆虐,还是会想家的,王启迪作为疫情期间与这群孩子接触最多的中国人,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沟通。一方面是球员,一方面是家长。“现在克罗地亚禁止外来人员入境,停课停赛,关闭所有非保供的营业场所,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,球员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,接触的人也有限且都做好了防疫措施,而且回国的转机乘机本身有很大风险,”王启迪每天不知道要耐心地向球员及家长解释多少遍,“学校也很关心我们,隔几天就要开一次会来交流情况,还给我们邮寄了口罩等防疫物资,会发函要求外方配合学校的防疫工作。”
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馆也很关心他们。王启迪参加了与大使的视频连线会,在会上听取了关于大使对运动员停训停赛、签证期满、大使馆发放防疫物资、就医协助等这些与孩子们关系密切的问题的回复,大使馆也表示有问题有困难可以随时找他们。
王启迪作为领队代表与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连线
学校邮寄的口罩
大使馆发的健康包
“王哥”和孩子们
孩子们都亲切地叫王启迪“王哥”,这和他认真负责的态度与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是分不开的,王启迪曾做过新传学院17级的辅导员助管,在二百多个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,他说过,“对于学生工作来说学生的事无小事,都得上心”。现在作为球队领队,在这种非常时期把孩子们的事放在第一位的初心也从未改变。
“过生日的时候我都会给他们买蛋糕,隔一段时间要裹得严严实实出去帮他们买面包牛奶水果,还要帮他们取钱买手机卡,因为不愿意麻烦别人就自己背着大包小包去超市。”王启迪总是处处关心孩子们。3月22日,萨格勒布发生了5.3级地震,加上当时的疫情,大家确实有些担忧,而王启迪则积极地交流劝导,排解孩子和家长的心理负担。
王启迪自己也对这群孩子们非常欣赏,“尽管这批孩子是第一年出来,看得出他们都很有潜力,还是要刻苦训练、按部就班地去做,这样将来也会成才,国外训练特别重视基本功,还要把基本功练得特别扎实。”
17级学生欢送王启迪赴克工作
萨格勒布已经开始回暖,宾馆房间的窗外萌生了绿意。在一个平静的下午,王启迪又背着大包小包出去采购物资。在这段禁锢的日子里,他将陪着孩子们度过第一个春天。
(文:北体传媒实习记者、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祁思翔;指导教师: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贾静、北体传媒技术部总监王文君;图:中国篮球运动学院赴克罗地亚u15男篮领队王启迪;编辑:刘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