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能做事的做事,能发声的发声。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,就令萤火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”
——鲁 迅
新冠肺炎疫情肆虐,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战“疫”。有一群北体学子,他们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倡议,主动投身基层疫情防控工作,用自己的“热”和“光”,全力守护着家乡,以志愿服务实际行动,诠释“使命在肩、奋斗有我”的时代精神。
乡村战“疫”
中国足球运动学院2019级博士生 王少杰
寒假,我像往年一样回到河北邯郸北豆公村的老家,陪父母和家人过年。此时,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重,虽身在乡村,但感觉疫情离我们并不远。务工返乡人员流动,使疫情防控形势严峻。听到村党支部“众志成城、抗击疫情”的倡议后,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工作。作为一名学生党员,我有责任和义务为家乡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,守护好生我养我的这方水土。
我们村是一个有5000多人口的大村,村里及周边武汉务工人员的陆续回归,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。当时村委会正处于疫情防控准备、部署阶段,我提出建议并主动请缨,通过微信和村大喇叭播报疫情实况,澄清各种谣言,缓解乡亲们的紧张、焦虑情绪,得到村委会的认可和支持。
之后,乡政府部署各村面向全体村民开展三轮排查,要求做到“不漏一户、不漏一人”。我参与其中,帮助村干部做些入门登记、信息汇总等工作。由于村里人口基数大,明显感到势单力薄,于是发动了同在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就读的妹妹王珊珊一起做工作,并通过村里的微信群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。没想到,半天时间就有十几人主动要求加入。征得村委会同意后,我们组建了疫情防控大学生志愿者团队,一方面,协助村委会在防疫卡点对进出村的人员、车辆严格检测排查,发放新冠肺炎防控明白纸,提示村民带好口罩、尽量留在家中、减少外出,不要到人员密集场所,打造“外防输入、内防扩散”有效防线;另一方面,同学们根据专业或特长,分成几个工作组,学新闻专业的同学负责疫情宣传、文字整理,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负责全村居民信息排查统计汇总,建立重点关注人群台账,等等,各组有针对性地协助村委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。
参与志愿活动过程中,我们遇到过一些阻力。首先是来自志愿者家人的担心。村子附近就有一个宾馆是隔离点,确诊病例的一些间接接触者在那里进行隔离观察。说不担心、不害怕,是假的。为了消除家长们的担忧,我们尽可能在家里完成一些工作,少出门、不聚集。此外,还有乡亲们对我们这群学生娃的质疑。在他们眼里,我们还是学生、是孩子,应该在家受保护。但当我们利用专业知识高效完成一些繁琐工作后,质疑逐渐消散了。
病毒无情,人有情。志愿服务中,收获最多的是感动。村里77岁、有着48年党龄的贾爷爷,每天准时到村委会,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,并一直督促、鼓励年轻村干部认真落实每一项疫情防控工作。每当在志愿者微信群里号召大家时,收到的都是积极回应和快速行动。身边的人和事,时时处处感动着我。
在这场村庄抗疫战中,志愿者团队的每一位大学生志愿者,都对“责任”与“担当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尝到了用知识回报家乡、回报乡亲的“甜”。乡亲们说:“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,正是有知识、有思想、有担当的青年一代,支撑起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。”村党支部书记说:“这群大学生年轻、有朝气!他们用现代新知识、新技能为村庄疫情防控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,弥补了我们农村干部知识不足的短板,我代表村‘两委’对这些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点赞!”更让我欣慰的是,我们这个小团队带动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乡亲们行动起来,共同抗“疫”。目前,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已经发展到23人,还组建了93人的村民志愿者团队。通过严格筛查,全村38名重点防控人员中,已有29名解除隔离观察。
这是一个普通村庄,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们,为了防控疫情做的一些普通的事情。正是全国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逆行者和普通人,守护着一个个普通的村庄、普通的社区,守护着我们的“国”与“家”,给我们带来了抗击疫情决胜的信心。
还有很多像王少杰一样的北体学子们,在基层、在一线,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朴实行动。他们和乡邻们一起,与各方力量一道,众志成城守护家乡。
中国武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彭一刘同学,在湖北天门老家参与乡村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工作、到医院无偿献血。
“我的家乡湖北天门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,我所在的小城早已封城。作为新时代大学生,我要贡献自己的力量,传递正能量。疫情暴发前期,医院血库告急,得知消息,我到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无偿献血300毫升。和奔忙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,这不算什么。特别感谢学校对我们湖北籍学生的关怀。武汉加油!湖北加油!让我们静待花开,疫情褪去,重聚体大!
教育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典蔚同学,在宁夏银川老家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。
“我只是个普通的志愿者,比起千千万万在前线奋战的医护人员,我微乎其微、贡献渺小。但我的社区有了我的一份力,就多了一点星星之火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必定会取得胜利!”
竞技体育学院2018级硕士生李思思同学,在山东滕州老家参与乡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。
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为家乡疫情防疫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抗疫情,众志成城;护村民,人人有责。村里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入到防疫工作中来,从刚开始的2名志愿者发展到现在的20多名。我坚信,乌云很快会消散,2020的春天很快来临。”
心理学院2018级博士生魏铁军同学,在河北保定老家参与乡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。
“作为博士生,虽然有科研和学业压力,但疫情当前,决不当局外人。疫情一天没有过去,我们这些志愿者就会一直守护着村里父老乡亲的平安!不仅为了全村人的健康,更是对国家的一份担当!我始终还是属于这里!”
中国武术学院2017级本科生戴雨桐同学,在内蒙古乌海老家从事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。
“我的志愿服务工作虽然不能与一线的医生、警察们相比,但我一定会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分内的事,共同抗击疫情。打赢这场“战疫”,人人有责。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一定能像抗击“非典”那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。”
中国武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樊祥灿同学,在山东菏泽老家参与乡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。
“作为新时代大学生,我不能只当看客。在加强自身防护的前提下,我也可以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疫情无情,人间有情。我坚信,在党中央的领导下,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一定会很快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!”
中国武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买永千同学,在河南焦作老家参与乡村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。
“我虽然不能到医院进行救助,帮助患者康复,但我可以支援基层防控工作,让更多人了解疫情、远离疫情。当我带上红袖套的那一刻,我就坚信,冬日的寒冷终将过去,春暖花开定会来到。无论多么艰难,只要我们共同努力,相信国家,相信党,相信全国人民,我们定会度过这次难关。”
“积力之所举,则无不胜也。”涓涓细流汇成大海,点点星光点亮炬火,人民群众共同抵御疫情的磅礴力量势不可挡。五湖四海的北体力量汇入中国力量,点亮中国炬火。我们坚信:抗疫必胜!中国必胜!
(内容来源:中国武术学院、中国足球运动学院、教育学院、竞技体育学院、心理学院;编辑制作:党委宣传部)